守护蓝天最靓底色 交出环保亮丽答卷
2022-01-17

冬日暖阳,蓝天白云,碧波荡漾,成群的大雁或在湖面嬉戏,或在湿地里觅食……位于武安城区南部的洺湖公园,湖水清澈,植被茂盛,野生大雁、野鸭在此翩翩起舞,为冬日增添了生机与活力。

近日,来自武安市大气办最新统计的一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,武安市2021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、PM2.5、PM10 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18.63%、22.81%、20.83%,改善率在全省133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正排第28名、第44名、第10名。

与3年前相比,武安市2021年优良天数更是从150天增加到229天,同比增加79天,优良天数创近年来新高。
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,是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不变的民生大事。2021年,市委、市政府高位推动、果断决策,综合采取“压能、减煤、治企、降尘、控车”等强有力攻坚措施,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、生死战,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邯郸市“退后十”作出武安贡献,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这一年,武安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,市第八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“八个零容忍”,其中四项涉及生态环保,要求无论作决策、上项目,还是谋发展、搞建设,必须把环保作为先决条件,真正把“绿色”融入发展全过程、各领域。

在组织领导上,武安市坚持“高位推动”。市委常委会会议、市政府常务会议、书记市长专题办公会议定期研究、常态调度;专门聘请专家、教授来武授课、解析指导,精准发力;专题召开攻坚动员会、座谈会,层层压力传导;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一竿子插到底、一股劲抓到底,多次开展夜查、突击、暗访,现场交办问题、跟踪督导要账。

在抓促机制上,武安市坚持“上下联动”。健全完善“大气办+生态环境分局+行业主管部门+属地乡镇”四级联动抓促机制,全面充实大气办力量,由政协主席任政委,主管副市长任主任,从全市抽调10名乡科级干部任副主任,坚持“早碰头、晚会商、夜督查”,成立24小时值班指挥调度专班,以小时为单位精准分析研判,及时发布管控指令,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更加有力决战姿态和攻坚态势,全面掀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高潮。

——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开展总量减排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狠抓限制类装备关停和钢焦行业退城搬迁整合重组改造升级。全面关停15座高炉、15座转炉。32座高炉、26座转炉全部新上环保装备。玉洲煤化、新兴铸管4座4.3米以下焦炉和全市41家煤矸石烧结砖企业整体退出。推动明芳钢铁、玉洲煤化、文丰钢铁等围城企业稳妥有序关停退出,制定“一揽子”整合重组方案,推动现有13家钢铁企业整合为“6+1”格局,压减钢铁产能279万吨,呈现“规模集聚、装备升级、绿色发展、精细提升”的良好态势。


 —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,深化清洁能源替代攻坚。


 这一年,工业企业“削煤”,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。科学“禁煤”,划定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。农村取暖“供煤”,保供清洁煤69705吨,惠及78252户居民。全域范围“查煤”,严格执法“控煤”。对无证经营、煤质不合格、销售非洁净型煤的网点坚决取缔。对用煤大户加大抽检力度,将用煤情况与绿色评估、错峰生产、差别化管控等“捆绑”,倒逼企业用好煤。

 —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,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完成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,加快推进国四排放标准货运车辆的摸排和整治工作,坚决取缔黑加油站(点),严控油品质量。启动重型柴油货车“昼运夜停”模式。加快推进“公转铁”项目,目前普阳、保税、华增达、太行、元宝山等5条铁路专用线已全部建成投运。

 ——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发展,深化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把钢铁焦化行业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。大力推进一氧化碳治理,在产的32座高炉全部新上引射器、26座转炉全部新上煤气伴烧装置,日均可减少一氧化碳排放116吨。在全省率先实施高炉煤气精脱硫治理,选取新兴铸管等5家企业17座高炉作为试点,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。同时,开展重点企业扬尘攻坚,中小企业提标改造。

 ——强化臭氧污染治理,深化VOCs防治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加强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,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,对铸造、涂装、化工等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采取末端废气治理措施。针对夏季臭氧污染突出特点,实施夏季臭氧应急响应。将5-9月列入臭氧重点管控时段,每日5时-18时,重点VOCs企业实施错峰错时生产,高温时段停止沥青铺路、市政道路划线、栏杆喷涂、建筑施工现场喷涂溶剂型涂料等户外作业,有效控制臭氧污染。加强末端治理,目前全市6家焦化企业已全部建立智能LDAR(泄漏检测与修复)管理制度,定期开展监测。25家铸造、2家木器厂、1家化工末端废气治理已全部完成。


 高强度管控


 精准治污监管强力攻坚


 ——强化“九尘共治”,深化扬尘污染防治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有针对性的分解整治任务,工地扬尘严格执行“八项标准”,道路扬尘强化“以克论净”,夜间实施“多机一体”,物料堆场全面“整治提升”,裸土裸地“分类施治”……“多点发力”最大限度降低扬尘污染。通过实施工业企业、城市道路、交通公路、建筑施工、拆迁施工、市政施工、裸土裸地、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、运输车辆“九尘共治”,大幅降低PM10浓度,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。

 ——强化臭氧污染治理,深化VOCs防治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加强源头替代和末端治理,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,对铸造、涂装、化工等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采取末端废气治理措施。针对夏季臭氧污染突出特点,实施夏季臭氧应急响应。将5-9月列入臭氧重点管控时段,每日5时-18时,重点VOCs企业实施错峰错时生产,高温时段停止沥青铺路、市政道路划线、栏杆喷涂、建筑施工现场喷涂溶剂型涂料等户外作业,有效控制臭氧污染。加强末端治理,目前全市6家焦化企业已全部建立智能LDAR(泄漏检测与修复)管理制度,定期开展监测。25家铸造、2家木器厂、1家化工末端废气治理已全部完成。


 高强度管控


 精准治污监管强力攻坚


 ——强化“九尘共治”,深化扬尘污染防治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有针对性的分解整治任务,工地扬尘严格执行“八项标准”,道路扬尘强化“以克论净”,夜间实施“多机一体”,物料堆场全面“整治提升”,裸土裸地“分类施治”……“多点发力”最大限度降低扬尘污染。通过实施工业企业、城市道路、交通公路、建筑施工、拆迁施工、市政施工、裸土裸地、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、运输车辆“九尘共治”,大幅降低PM10浓度,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。

 ——强化重点时段管控,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利用“差别化”生产调控,“武安版”应急管控,“清单式”减排措施,“精准化”在线监测,将601家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清单,81家企业纳入不利气象条件减排清单,量化管控指标,细化管控清单。全市22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设备342套,对全市第三方运维公司逐一排查、深度解剖,保证自动在线监测数据真实精准。


 ——强化重点区域管控,打赢邯郸市“退后十”和冬奥空气质量保障攻坚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对重点区域各类污染源进行细致排查,建全精细化管控清单,进一步扩展冲洗湿扫范围。加强专家指导、气象条件分析研判,每日发布精准管控指令,相关部门及时认领,工作专班跟进督导。坚持日常巡查,精准解决问题,倒逼责任落实。按照省、邯郸市有关要求,我市积极谋划,开展工业企业、清洁取暖治理改造,制定赛事管控白名单,明确冬奥保障期间和应急情况下的减排比例。

 ——强化督导检查,严格执法监管和铁腕治污。


 这一年,武安市严格督导督查,建立“市级督查、部门自查、乡镇排查”三级大督查机制。在市级层面整合大督查、大气办力量全天候督查。强化执法监管,综合运用按日计罚、查封扣押、限产停产、移送拘留等手段,对环境违法行为露头就打,绝不手软。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协调联动,强化刑责治污,坚决以“零容忍”态度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!